家禽協會:新冠疫情期間仍要保障家禽引種貿易
2020-04-15 來自: 青州富華農牧機械裝備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911
日前,家禽協會(IPC)已致信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領導層,敦促他們支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能夠繼續保持家禽的引種貿易。
3月25日,IPC主席Robin Horel在信中解釋說,由于新冠疫情快速傳播,各行各業受到沖擊,各國開始加強戒備。對于家禽產業來說,航班的大面積停運,導致引種停滯。
Horel表示:“在短期內,種蛋和一日齡雛雞的運輸停滯造成了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因為許多種蛋是在新冠疫情流行之前孵化的;從長遠來看,這將嚴重威脅到世界的糧食需求。”
俄羅斯農業食品戰略咨詢公司總裁Albert Davleyev近日表示,俄羅斯對家禽遺傳材料有一定程度的進口依賴,雖然商品代雞的種蛋能夠90%的自給自足,但是蛋雞和肉雞的父母代種蛋完全依賴進口。在火雞養殖業中,目前俄羅斯97%的種蛋、雛雞和父母代種雞都是從歐洲和加拿大進口的。Davleyev警告說,可能出現的供應中斷會大大降低國內家禽業向俄羅斯消費者提供可靠禽肉和禽蛋的能力。
IPC希望這三個組織向公眾提供支持,能夠繼續保障種蛋和一日齡雛雞的運輸。同事還指出,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IPC將繼續將工人、食品、動物健康和福利以及食品和可持續作為優先事項。Horel還寫道:“新冠疫情也賦予了家禽業一種更大的使命,因為民眾避免病毒感染選擇居家隔離,于是紛紛買超市中的商品,家禽產品需求大大增加,如美國雞蛋價格已漲3倍;英國超市雞蛋斷貨,民眾開始買母雞等等,如何保證家禽產品正常供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在考驗著家禽產業全鏈。”
IPC是代表家禽行業的協會,共有29個成員國和55個準成員國,占家禽及產品產量的90%和家禽及產品出口量的95%。其成員包括為該協會提供遺傳材料、設備和動物保健產品的公司,以及從事家禽肉類產品分銷和銷售的公司。
以中國來看,新冠疫情對種雞的進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2月份京海禽業從新西蘭引進的種雞由于航班的停運導致無法運進來,只好從新西蘭轉到泰國再送到國內來,才能完成這批次的種雞運送。曉明農牧于2019年12月陸續四批次從加拿大引入的4萬余只海蘭系列祖代蛋種雞,在呼和浩特海關、烏海海關的監督與檢疫指導下進行30天的隔離才得以運送到養殖場。吉星實業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從新西蘭引進的16640只祖代種雞,在長春海關所屬長春興隆海關實施進境隔離監管下,同樣要進行30天的隔離,轉運和隔離都將造成成本的增加以及死亡率的升高。
雖然家禽產品能夠通過海運和鐵路的方式進行進出口貿易,然而種禽的貿易仍以空運為主,要確保疫情期間以及疫情后家禽產品的正常供應,疫情期間的種禽貿易一定不能中斷。在制定嚴格的檢疫環節和監督下,各組織、部門應積極協作,確保各國之間種禽的正常貿易。